【10月24日】创新教育系列讲座之四十六

发布时间:2012-10-22 浏览次数:218

        题   目:介孔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催化性能

        报告人:施剑林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时   间:2012年10月24日(周三)下午3:00

        地   点:材料楼2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介孔氧化硅自发明之日起,吸引了国际化学与材料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材料的非晶骨架所导致的催化惰性和较低的稳定性,这类材料并不具有催化等方面的实用价值。本次报告汇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介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的十多年的工作,以期能使介孔材料具有稳定实用的催化性能。报告主要分一下三个方面:1)介孔孔道内客体材料的原位担载合成介孔主客体复合材料及其催化性能;2)净晶化骨架非硅介孔材料制备及其协同催化性能;3)介孔沸石的常用软模板法直接制备与催化性能。

 

        【报告人简介】

        施剑林,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性能陶瓷与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特聘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1989年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功能陶瓷若干基础问题研究”(2002-2008)和“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2013-2017)等多项国家与地方科研项目。曾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烧结理论,结构陶瓷高温可靠性评价,现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介孔与介孔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协同催化机理,介孔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多功能化以及生物相容性与药物输运,以及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诊治一体化用纳米复合结构等的研究。发表杂志SCI论文300余篇,他人引用7100余次,H-index为40。出版专著《现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先进陶瓷物理化学原理与技术》、《无机光学透明材料--透明陶瓷》三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11年度),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材料学会材料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均列第一),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奖励。